在1967年,一開始AMCT是以徒手來做矯正的動作,因為這樣太耗術者力氣,後來才發展矯正儀器的使用。因為在矯正時肌肉的反應是經過神經傳導所產生出來的,這個時候也可從關節的動作觀察到,並且可由這個反應來觀察到長短腳的變化。
矯正的儀器不斷的在進步,在力道控制方面上也有所改進,在速度方面也比較快,施力方向也比較準確,因為矯正器具不斷的在更新。
1976年第一代矯正器誕生,1994年開始使用第二代矯正器,1985年獲得美國衛生署資金的補助,開始研究矯正器作用在軀體所產生的共振情況。同時也開始研究矯正器作用在軀體之後對於骨頭的活動狀況,研究結果骨頭的最長移範圍離可達1.3mm(毫米),再做第二次的測試結果還是一樣,這是在狗的身上作的實驗。
現在要了解的是矯正器作用在人的身上與狗是不是一樣,結果在人體的實驗裡,骨頭所移動的範圍比狗還大,可達到0.3~1.6 mm(毫米)。進一步也開始做骨頭模型的測試,經測試;當矯正儀器作用在一椎骨時旁邊的椎骨也會跟著移動,因為椎骨骨頭是相連在一起
用活化器矯正雖然接觸面積非常小,只要你矯正位置對,他的力道就能整個穿透到你要矯正的椎骨(活化器矯正作用地時間很短,對於放鬆肌肉的作用並不大,因其力量是直接作用在骨頭)。
活化器的主要特色是速度,若速度太慢的話身體的抵抗力會較大,經研究若以快速度的力量來作用,當身體肌肉還來不及產生底抗反應時就已發生作用而達到效果。因此我們的矯正功效速度是主要的因素,而整個作用的完成,在0.3毫秒的瞬間就已將力量傳遞到了,骨頭就在這很短的時間完成矯正,這就速度快、時間短讓肌肉來不及反應的作用原理。
因為在脊椎小面關節裡面有一機械感受器,而活化器力量的作用所產生的共振頻率如果夠,這機械感受器所受的作用會非常大,因而才能達到矯正脊椎的效果,我們可以確認AMCT對於神經骨骼系統的疾病效果是肯定的.
- Oct 24 Sat 2009 21:23
成熟的AMCT技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