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養生,兩個小時都講不完。許多人都想知道周汝川身強體健的秘訣,周汝川也毫不吝嗇的分享,去年他請好友以書法撰寫,自掏腰包印了3萬張「健康十訓」,送給朋友和來看診的患者,最近還準備加印。到大陸買隨身攜帶的小按摩滾輪,一次就買100支,也是隨處分送,提醒說隨時按壓可以舒筋活血。
其實,周汝川的父親49歲就過世,父母也都有心臟病史,家族裡並沒有人特別長壽,周汝川覺得,要健康脫不了「三養」,也就是營養、保養、修養,40字箴言的健康十訓就蘊含了這些道理。
「少肉多菜、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就是營養,而「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車多走」就是保養,「少憂多眠、少憤多笑、少言多行、少慾多施」則是修養。
養生有方的周汝川樂於與人分享健康之道,出遊還不忘買按摩滾輪分送親友。
原地跳躍108下 讓器官動一動
周汝川自己吃得十分簡單,他認為吃太飽,胃腸負擔太重,容易產生病變,老來也盡量少吃肉,有時僅喝肉湯。每天早上喝芝麻、黑豆等五穀漿配上麵包,一星期吃一次日本迴轉壽司,一盤30元,吃三盤配上一碗味增湯就飽了。
「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沒煩惱、天天忙、永不老」,「不老歌」就像是周汝川的生活寫照,他以前都清晨5點起床,近來睡晚一些,但仍6 點半就起身,一起床就先做運動。
「跳跳跳,活跳跳」一邊念自己編的口訣,原地跳躍108下,他認為比起做體操僅是四肢運動,墊著腳尖跳躍可以讓全身上下、器官都活動活動。
每天必走3000到7000步 Z字爬樓梯
他的皮帶頭掀開來,就是計步器,每天必走3000到7000步,一般上了年紀的人都怕爬樓梯,覺得膝蓋痛、無力。但周汝川自創一套「Z字形爬山法」,他比喻就像汽車爬坡,一定是蜿蜒前進比較省力,因此人爬樓梯也不能直線前進,約以45度角方向爬幾階後,再轉個方向繼續以45度角,如此迂迴前進,膝蓋才不會受傷。
另外,搭配呼吸調息,走路時吸兩次氣吐一口氣,爬山時則是吸三次氣吐一口氣,這樣比較不喘。除了多活動,他也重視睡眠的「三眠主義」,平時要「好眠」、偶爾沒睡好要「補眠」,白天覺得疲倦就打個盹「假眠」。
腿力了得!85歲靠雙腳爬上黃山
到94歲高齡,周汝川的體力還是很不錯,一年安排出國8、9 次,而且不是坐遊覽車「純遊覽」,而是跟著兒子自助旅行趴趴走。82歲遊絲路,不必以駱駝代步,85歲時上黃山,不像其他人請轎夫抬上山,周汝川都靠著雙腳爬上山,還吹口哨指揮同行者,走幾小時山路也不腿軟。
周汝川的大兒子周明智形容爸爸是「活寶」,總是充滿活力,年輕一輩怕跟周汝川一起去打高爾夫,因為周汝川不坐高爾夫球車,要自己走路,大家只好都陪著走路。
38歲時,周汝川捐地、籌款,創立了中山牙醫專科學校,把當時自行開牙醫診所的收入,支付學校的開銷,一路改制、打造出現今的中山醫學大學以及附設醫院,培育了不少醫界菁英。
每周排一天看診 絕不輕言退休
現在周汝川還是每天會到校園走走,安排與學生聚會,鼓勵學生學好英文,告訴學生事業再怎麼成功,還是比不上身體健康。周汝川也覺得,不能輕易退休否則「萬事休矣」,至今每周還是安排一天固定看診,雖然兒子體恤他年紀大了,會在一旁接手協助,不過仍有患者指定他看牙,還有96歲的老患者,堅持要找他看診。

【2010/03/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要坐直是一般人的認知,但一項由加拿大及英國蘇格蘭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坐得筆直並非最佳坐姿,反而可能造成下背部疼痛,最佳坐姿應該是背部稍微後傾,保持大約在一百卅五度。不過英國民間組織「背部照護協會」的卡格勒指出,一百卅五度的坐姿容易往下滑,比較理想的坐姿應該保持在一百廿五度。。
據英國廣播公司廿八日報導,這項研究係於蘇格蘭愛伯丁的伍登醫院進行,研究人員找來廿二位背部健康的志願者參與實驗,利用可調整式磁振造影儀觀察不同坐姿對參與實驗者造成的影響。
坐直90度易損脊椎圓盤
參與實驗者採行三種坐姿,其一是類似打電動玩具或伏案辦公的前傾姿勢,其二是保持身體與地面成九十度的筆直坐姿,其三是身體向後靠,保持在大約一百卅五度的「放鬆」坐姿。
研究人員透過磁振造影,可在參與實驗者變換坐姿時衡量其脊椎角度的變化和脊椎圓盤(或稱椎間盤)的移動。當脊椎承受壓力時,脊椎圓盤就會移動,長期壓力會導致脊椎圓盤扭曲或突出。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當參與實驗者保持九十度的坐姿時,椎間盤的移動最明顯,當坐姿保持在一百卅五度時,脊椎圓盤的移動最不明顯;至於身體前傾則會導致脊椎的最下面兩節嚴重摩擦,也不是理想坐姿。
研究結果顛覆傳統認知
根據「英國脊椎醫學會」統計,三二%英國人每天坐的時間超過十小時,有人吃午飯都坐在位子上;可見坐姿對人有多重要。過去一般都認為,坐的時候身體一定要直,才不會造成腰痠背痛,但這項研究結果卻與我們過去的認知相反,坐得筆直反而對身體有害。主持這項研究的加拿大亞伯塔大學醫學院教授巴西爾說,保持良好坐姿是必要的,人體脊椎和相連的韌帶如果長期承受壓力,會導致疼痛、變形和慢性疾病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對於彎腰駝背、小腹突出、肩膀內縮、走路外八等體態問題,多數人總是不以為意,等到產生痠痛感覺,才會尋求解決之道。但是,你知道嗎?體態影響的絕對不只是外觀的美感,包括常見的腰痠背痛、骨刺、電腦手、脊椎側彎,甚至失眠、生理痛、頭痛、胃潰瘍、慢性疲勞等,都和體態不正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體態的改變,意味著你的身體已經失衡,身體一失衡,人體內最自然的自癒力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人當然容易變得疲憊、精神不濟、免疫力下降……。
  擁有美加兩國脊骨神經醫師證照的黃如玉醫師,從脊骨神經醫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的保健醫療系統(僅次於西醫)出發,分析國人常見的各種體態問題,希望為身體找回失落的平衡。好的體態是身體平衡的第一步。本書即從脊骨神經醫學特有的「平衡」觀點切入,針對生活習慣不良引起的脊椎問題,例如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做深入淺出的學理解說,讓讀者瞭解疼痛與不適的真正根源。同時為常見的錯誤體態,包括X型腿、O型腿、駝背、骨盆前傾、功能性長短腳、拇趾外翻等問題,提供有效可行的自我復健運動處方。
  無論你是骨刺、脊椎側彎病患,還是初期的體態、步態、姿勢不良造成的問題,都能藉由黃醫師設計的運動處方逐步調整。因為關節的活動度恢復,加上個人的運動處方鍛鍊該被訓練的肌肉群,身體就可以維持應有的平衡。這樣的方式不需要吃藥、打針,自然有效,不僅可以遠離疼痛,防止症狀惡化,還可以提升神經的傳導,強化身體的自癒能力,找回你的自信、美麗與美麗
引用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5631
檢測你的骨盆是否前傾
方法:找一面平整的牆壁,將臀部、背部貼在牆上,然後將手掌握成拳狀,塞入腰椎和牆壁間的空隙。
判斷:正確的腰椎弧度應該可以讓拳頭剛好塞滿腰椎和牆壁間的空隙。如果拳頭放在腰椎和牆壁之間還有些空間,這就表示你的骨盆可能已經前傾了;而骨盆後傾的人,則無法將拳頭塞進這個空隙裡。
說明:身體為了平衡,在骨盆前傾時,會在腰椎產生一個過彎的弧度;如果是骨盆後傾,則會有平背的情形。不管是前傾或後傾,因為弧度不對,都會使得受力不完整,而有「駝背」的現象,只是駝背的區塊不同。這兩者都是不正確的體態,還會往上、往下影響到其他的關節受力與步態的發展。
 有效的解決妙方
 骨盆是人體的重心,最常見的體態問題,幾乎都從骨盆開始,即使是由步態引起的體態問題,最後還是會影響到骨盆的位置。最常見的骨盆問題,包括骨盆前傾、骨盆後傾和骨盆旋轉。從這些問題會導致延伸的症狀,則包含了脊椎側彎、功能性長短腳、高低肩、內外八走路等情形。
 骨盆是身體的重心所在,如果能夠維持正確的位置,很多身體工學問題都可以被克服。要讓骨盆一直處在正確的位置,平時必須持之以恆做一些保養的運動。此外,如有骨盆傾斜問題,可以使用矯正型鞋墊,再加上專業醫師針對個人狀況進行關節調整,就會有不錯的療效。


P3-4_529_05.jpg image1.jpg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

康健雜誌 2010年1月

平常在工作面對病患時,常常會有病患對我說:

「醫生啊,我最近老是覺得很累,上班都沒有精神,坐著站著總是覺得腰常常挺不起來,可不可以照個X光檢查一下?」

「林醫師,我的腰痠背痛好嚴重,痛到我連家事都沒辦法作了!我去好多地方看過照片子,但是醫生都說骨頭很漂亮,沒有長骨刺,那我為什麼會一直這樣痛?」

身為病患,當我們有病痛去找醫生,總是希望醫生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找到病因,然後對症下藥,讓我們的身體迅速恢復健康。而站在醫生的立場,醫生其實也是希望可以又快又準確的作出診斷,並且考量病患的需求,就治標與治本兩方面,給予最適當、最沒有副作用的治療建議。

所以一個治療有沒有效,重要的關鍵其實不在這個醫生開的藥好不好、貴不貴,而是在於這個醫生是不是能夠真正找到病患的問題所在。簡單的說,精確的診斷才會有令人滿意的療效。

傳統的中醫是用「望、聞、問、切」來診療病患,即使現今科技發達,大多數的中醫師不需藉用精密儀器,仍然可以帶給病人很好的療效。也許大家不知道,西醫在診療病患時,其實也是運用類似的思維,對複雜的病情作出判斷。

以復健科最常見的痠痛問題來說好了,當病患從候診椅上站起來走進診間,醫生已經開始在「望」,望病患的體型、走路時的步態、臉部的表情、還有坐下來後的坐姿。接著開始從對話中開始「聞」,聞病患說話的的聲音和氣味,如果病患的聲音鏗鏘有力、簡單明瞭,代表病患精力充沛、思緒清晰,痠痛問題或許只是暫時的困擾;如果病患說話急促焦慮、或是無力消沈,代表情緒與痠痛可能互為因果,痠痛問題恐怕非一日之寒。

「問」即為大家熟知的問診,問痠痛的狀況(例如:您什麼地方痛?這樣子痛多久了?一天的什麼時間會最痛?在做什麼動作的時候特別痠痛?在做什麼動作的時候可以舒緩痠痛?痛起來的時候會不會痛到身體其他的地方?…)、問之前這個痠痛治療的狀況、問生活史(職業、生活形態、飲食狀況、運動習慣…)、問個人的疾病史、問家族的疾病史…等等,完整的問診可以獲得很多有用的資訊,醫生可以對病患狀況有深入的瞭解。

接下來是「切」,這裡不是指中醫的把脈,而是詳細的身體檢查。藉由和病人身體的接觸,醫生可以進一步知道病患身體哪裡的肌肉比較緊繃、哪裡的肌肉比較無力或是萎縮、身體關節是不是鬆弛或是沾黏、神經是否有被壓迫現象、是不是有急性發炎的腫脹發熱、還有身體感覺功能是不是有受到損傷。
在絕大部分的狀況下,一個有經驗的醫生,藉由完整詳細的望聞問切,都可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如果醫生還有疑慮,或是需要特殊的儀器來輔助鑑別診斷,這時候醫生才會安排相關的檢查做進一步的確認。換句話說,包括X光、超音波、抽血驗尿、骨質掃瞄、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等檢查項目,其角色都是用來幫助醫生確定腦袋中的答案而已,醫生其實不是靠這些檢查才可以診斷病人的!醫生會視狀況來安排病人最需要的檢查項目。  
平常病人常常會到醫院主動要求要照X光,因為他們害怕是骨刺或是骨質疏鬆讓他們長期痠痛,很特別的是,當他們(尤其是年輕人)發現照了X光並沒有大礙時,常常好像頓失所依,對於自己的痠痛束手無策。其實,醫生照X光檢查的目的是要排除骨頭和關節的問題,而X光檢查正常並不代表就找不到身體痠痛的原因。
身體的痠痛大部分來自於發炎反應(例如肌腱炎、關節炎、肌肉拉傷…)、神經病變(例如神經壓迫、神經發炎),或是體內一些廢物的堆積(例如乳酸、尿酸),這並不是氣血不順,也不是血路不通,而這些問題也都是照X光看不出來的!
一個沒有幫我們安排檢查的醫生,不代表他就是一個不好的醫生。瞭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在溝通過程中提供有用的資訊,並且明確告訴醫生我們對於治療方式的期待,醫生與病患之間的互動會更良好,治療也一定會更有效!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檢查駝背? (摘自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理事長 汪作良 醫師 "脊椎健康手冊")
找一面牆,站立時背部貼在牆上,兩眼自然平視前方,請另一個人站在旁邊,測量脖子後緣最凹的部位與牆面之間的距離,正常應該在6公分左右,如果超過10公分,就是有明顯的駝背了。 所以趕快找一個伴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駝背"了 如果有的話...平常記得要時時提醒自己抬頭挺胸
ap_20060302092741207.jpg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菱形肌的激痛點通常沿者肩胛骨內緣區域而且這種疼痛通常是在身體休息時比活動時來得明顯,在這各區域通常還與菱形肌之下的上後鋸肌(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與其上覆蓋的中斜方肌(middle trapezius)的筋膜疼痛重疊
而其他的肌肉如:斜角肌(scalene). 棘下肌(infraspinatus).闊背肌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以及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都會把疼痛轉位到這各區域而脊椎旁邊的豎脊肌產生的筋膜疼痛也常發生在這各區域但是轉位痛的位置會較靠近脊椎 ap_20060420115619221.jpg ap_20060503110557380.jpg ap_20060425011420840.jpg ap_20060425011419218.jpg 大圓肌的激痛點在當我們把手肘放置在桌面. 手臂往前伸去拿取物品時會在肩膀與前臂後側產生劇烈地轉位痛
當附近的擴背肌激痛點也發作時,同樣的動作會造成肩胛骨下角附近(中背部外側)的疼痛而在擴背肌上還有一點比前述的位置還低,會造成腹部側面的疼痛
當擴背肌激痛點更加惡化時,疼痛會擴散到手臂的腹側及無名指和小指
像是一些運動如體操.網球.游泳.划船.伐木.投或丟球由於這些運動常常會需要過度且用力的前伸手臂,常常在反覆動作中使這兩塊肌肉產生激痛點
肩胛下肌的激痛點的主要症狀:  1.肩膀後側的強烈疼痛  2.手腕背側也會感覺疼痛  3.有時候症狀也會出現在手臂後側
我們的肩關節是靠四條旋轉肌來維持肱骨頭的位置,當肌痛點造成肩胛下肌力量減弱,將會造成與它拮抗的棘上肌(supraspinatus)將肱骨頭的位置改變使得肩膀在活動時容易發出喀喀聲所以在肩膀容易發生聲音時可以找找看棘上肌與肩胛下肌 通常都會有激痛點肩胛下肌的激痛點也會使肌肉維持在被拉長(無力)的狀態減少肩膀的活動度特別是肩膀的內轉及外轉都會受到限制這將使得我們在做手臂高舉過頭.手臂橫跨身體及手臂伸到背後都會有困難
這些由肩胛下肌激痛點所造成的疼痛及僵硬常被誤認為是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肩關節炎(shoulder arthritis)肩滑囊炎(shoulder bursitis)二頭肌肌腱炎(bicipital tendinitis)旋轉肌壓迫症候群(rotator cuff impingement syndrome
棘上肌所造成的疼痛主要會感覺到肩膀外側會有一種從關節或肌肉深處散發出來的痛通常痛會延著上臂外側延伸到前臂,甚至是手腕
在做手臂外展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對於洗頭.梳頭髮等手要高舉過頭的動作都會造成困擾在尋求醫療協助時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肩關節的滑囊炎(bursitis)
棘上肌有筋膜疼痛的人,常會抱怨肩膀在活動時會發出喀喀做響的聲音而棘上肌轉位到手肘外側的疼痛也常是造成"網球肘(tennis elbow)"的原因同樣的肱三頭肌(triceps)及其他前臂肌肉造成的筋膜疼痛也常是網球肘的元兇

ap_20060425011418838.jpg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練瑜珈除了可伸展肢體之外,還有縮臀跟治療O型腿的功效?最近坊間出現了整骨瑜珈課程,引起愛美女性注意,不過,這樣的課程有這麼神奇嗎?物理治療師提醒,這類瑜珈動作難度偏高,練習者最好量力而為,免得反而受傷了。

這門整骨瑜伽課和一般的瑜珈似乎不大一樣,據說除了可讓肢體延展,還對身型有調整的作用,瑜伽教師游若心指出,「就是把髖關節往上推之後,那O型腿就會變直了。

練習擺腿,動作看起來就像是大青蛙,但這招只算是基本功,難度高的動作還在後面,其中一招是把腳丫子抬到跟肩膀一樣高,據說是可以拉高髖骨、縮骨盆。游若心說,「往外拉,就是幫你把小腿不正的骨頭變直。」不過,要把腿要拉成這樣,一般人恐怕很難辦到。

但這樣高難度的動作,卻讓許多女學生和上班族趨之若鶩。不過,這些招式真的能治好O型腿嗎?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如果是功能性(O型腿)有可能會把它調整回來,以後你的腿型會比較好看,體態會比較好,那結構性(O型腿),不可能把它逆轉回來。」

治療師也說,這類瑜珈動作難度偏高,練習者最好量力而為,不要硬撐苦練,以免扭傷拉傷,愛美不成反倒先跑到醫院來報到。(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泳溙、王鴻年)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計3月起,推拿要由中醫師親自執行,否則健保不給付。衛生署認為可杜絕密醫行為,並每年減少20餘億元健保浪費。但部分中醫師反彈,認為這只會讓民眾自費推拿,恐引民怨。
衛生署日前在署務會議中通過此項方案,據衛生署調查,台灣2600多家中醫診所,每家平均聘請1到2名俗稱推拿師傅的「中醫傷科助理」;但自3月起,這些傷科助理不論有無內政部核發的證照,均不能從事健保給付的傷科推拿,健保局將於4月起加強查核。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林煌指出,近年不斷有民眾向監察院和衛生署檢舉,因為中醫傷科推拿屬於醫療行為,應由中醫師親力執行,否則屬於違反「醫療法」的密醫行為。
黃林煌說,去年委託調查顯示,中醫師全程傷科推拿的比例不到2成。去年中試辦此方案時,有醫師請助理代為傷科推拿,被健保局查到,倒扣2年的健保傷科推拿給付,被追討新台幣750萬元。
根據健保局資料,中醫傷科推拿健保給付費用1年約31億元;衛生署調查,8成是由傷科助理而非中醫師執行,則約有20餘億元健保給付名不符實,形同浪費。
3月起若正式實施新方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永農表示,不少中醫內、婦科,並不需要聘請推拿師傅。
對此,黃林煌預測,中醫傷科診所較多的北縣市中醫診所,所受影響較大。
林永農說,3月起,中醫診所內不能再出現傷科助理,如果傷科助理持有內政部核發的「民俗調理」證照,這3000多人仍可從事推拿、刮痧、拔罐、腳底按摩、針灸等民俗調理行為,但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而且執業範圍不得在中醫執業場所內。
林永農說,以後民眾有跌打損傷進中醫門診,中醫師親自執行推拿時,健保給付一律每次200元,比民眾自費推拿還低。不過,中醫對此有疑議,因為傷科病情有輕有重、推拿部位與推拿時間有多寡長短之別,採齊頭式給付,不甚公平。
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張景堯說,中醫師沒有護士、藥師,僅靠中醫自己張羅,沒有治療團隊,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應有配套措施。
台北市南京東路一位不具名的開業中醫師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中醫傷科推拿浮濫,造成健保給付點值稀釋,問題是民眾到中醫診所推拿的習慣已經養成,突然要民眾改到診所隔壁找師傅自費推拿,恐怕會引起民怨。

健保局昨天表示,衛生署認定推拿、拔罐為醫療行為,4月起將加強稽查。若中醫師未親自幫患者推拿、拔罐,健保將不給付。
推拿推出問題的醫療糾紛時有所聞。中央健保局指出,從去年起就陸續接獲民眾檢舉,有中醫診所雇助理幫忙做推拿,卻向健保局不當申報中醫傷科處置醫療費用。健保局醫務管理組組長蔡淑鈴指出,將從四月起開始稽查。
蔡淑鈴補充,針灸、推拿為醫療行為,目前健保有給付,而刮痧、拔罐現行則屬民俗療法,沒有健保給付,惟中醫診所的推拿行為需由中醫師親自實施,非中醫師做的推拿,應屬民俗療法,不屬醫療行為,不應向健保申請給付,健保局近日已函請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盡速訂定中醫傷科由中醫師親自執行的合理可行規範。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指出,據了解,國內約有三千多名靠行在中醫診所執行推拿的助理,其中以台北縣市居多,約佔半數,且遽聞,很多都是體育系畢業,不屬醫事人員,卻受僱於在中醫診所幫患者進行推拿,且申請健保費傷科處置費用給付。
主委黃林煌補充,因坊間很多國術館也有做推拿等服務,但非中醫師做的推拿僅屬民俗療法,不屬醫療行為,若申請健保給付恐涉違法,未來則可望擬修法,用教考用等原則規範從事這些推拿的人員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錄)

文.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

2009/11 康健雜誌 11月份網路專欄

Q1、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我們身體的骨骼內有兩種細胞:「蝕骨細胞」和「造骨細胞」。蝕骨細胞負責「吃掉」老舊或受傷的骨頭,而造骨細胞則負責製造新的骨頭。
在三十歲以前,造骨細胞會比蝕骨細胞活潑,所以身體就會不斷生成健康而且堅固的骨骼;但是到了三十歲以後,這樣的現象會倒轉過來,骨頭的吸收速度慢慢大於生成速度,骨質就因此一點一滴的流失。
 正常人約在三十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但之後骨質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在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3%。
 Q2、什麼人容易骨質疏鬆?
 雖然人到了某個年紀骨質就會流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嚴重到骨質疏鬆的地步。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生活形態:例如缺乏運動、不曬太陽、吸煙、酗酒、飲用過量的咖啡或茶,攝取過多蛋白質、偏食。
2.荷爾蒙:女性賀爾蒙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所以更年期以後的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很快。
3.年齡: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4.遺傳。
5.種族:東方人容易骨質疏鬆。
6.藥物:除了最惡名昭彰的類固醇以外,還有利尿劑、甲狀腺素、和一些化療藥物。
Q3、骨質疏鬆會怎樣?
在門診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林醫師,我的腰酸背痛這麼嚴重,是不是骨質疏鬆呀?能不能幫我作個檢查?」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檢查是不需要的,尤其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一般來說,初期骨質疏鬆是不會造成任何疼痛的!身體的病痛(尤其是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姿勢不良和缺乏運動所造成的,這和骨質疏鬆實在沒有太大的關連。
骨質疏鬆之所以被發現,往往是已經骨折產生疼痛,或者是醫生照X光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但是這都已經是到了很嚴重的階段。所以骨質疏鬆症又被人叫做「隱性的殺手」!
骨質疏鬆最被人擔心的後遺症就是骨折。因為骨質流失到後期,整支骨頭就變的像枯乾的樹枝一樣脆弱。如果一不小心跌倒,甚至只是打個噴嚏,都會讓脆弱的骨頭斷裂,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不管有沒有開刀,單單疼痛就會讓原本就不太活動的老年人更不敢動,每天躺在床上,一段時間下來,各種後遺症一個一個出現。臨床我們有太多的經驗:老年人一旦骨折過後,結局就是長期臥床,甚至永遠爬不起來。
 Q4、骨質疏鬆要怎樣診斷?
 骨質疏鬆是要用「骨質掃瞄」來診斷的。醫師可以用不同的機器(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來作所謂的骨質掃瞄,掃瞄的部位包括了脊椎、手腕、髖關節、腳踝。掃瞄出來的骨質密度,再拿來跟年輕人的骨質密度作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骨質密度小於年輕女性達2.5個標準差以上時,便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Q5、骨質疏鬆要怎樣治療?
如果骨質已經很嚴重的流失,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預防跌倒。可以先從家裡的障礙物開始清除,維持一個流暢的動線,以免讓老年人不小心跌倒。此外,家中的採光要充足,燈光明亮,地板要改用防滑地板,浴室與樓梯加裝扶手等等,都是預防跌倒的好方法。如果是跌倒的高危險群,更要有人隨時在旁邊注意幫忙扶持,以免不避要的意外發生。
其次才是藥物的治療,復健科醫師常使用的藥物如下:
1.鈣製劑:各種不同形式的鈣片,直接補充鈣質,要在醫師的建議下到藥房購買。
2.女性賀爾蒙:對於更年期的女性有不錯的效果,但是一旦停止服用了以後,骨質可能加速流失。再加上女性賀爾蒙可能會產生後遺症,所以醫師在開立的時候會特別小心。
3.抑鈣素(密鈣息;Miacalcic):抑鈣素可以減緩骨質流失,而且還有止痛的效果,一般是使用在因為骨質疏鬆所產生的骨折病患。抑鈣素有針劑和鼻噴劑兩種,一般門診都是開立鼻噴劑,每天早上噴一次,使用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4.雙磷酸鹽類(福善美;Fosamax):這可以說是近幾年來骨質疏鬆症最熱門的藥物,它除了可以抑制骨質流失,甚至可以增加骨質密度。最新的劑型一個星期只要吃一次,在服用上非常方便。不過這類藥物可能會導致食道炎、腹痛、噁心感,務必遵照醫師指示來服用。
 5.女性激素受體調節劑(鈣穩;Evista):藉由減少骨質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目的,它還有對心臟血管的保護作用,降低膽固醇。一天一顆,服用起來也相當方便。
 事實上,藥物的治療是非不得以的方法,一般都是對嚴重的骨質疏鬆病患才會開藥。除了藥物的治療以外,復健科醫師會針對骨質疏鬆的原因來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例如對於癮君子來說,戒煙才是治療的要項;對於不愛運動,又不敢曬太陽的小姐們,復健科醫師會提供一些不用出門,在家裡就可以輕鬆完成的運動,讓妳又能儲存骨本,又能維持窈窕身材。
Q6、我自己能作什麼,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年輕時儲存骨本,年老時減少流失。
1.飲食:鈣質是組成骨骼最重要的物質。平常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例如乳製品(鮮乳、優格、起司)、小魚乾、豆類製品、芝麻、海帶。
2.避免可能危險因子:例如戒煙、戒酒、適量的咖啡或茶(一天不要超過三杯)、均衡飲食
3.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是人體吸收鈣質的關鍵,平時除了在藥房買錠劑來服用以外,也要多吃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例如於魚肉、奶油、蛋、肝臟。
4.曬太陽:太陽光可以幫助身體內維他命D的活化,進一步幫助鈣質的吸收。適度的曬曬太陽(當然要做好防曬措施),可是可以讓骨頭壯壯的呢!
5.正確的運動:運動是可以很明顯的增加骨質,尤其是在運動訓練初期的階段最有效果。由於運動時骨骼的受力增加,使骨細胞與其他有利於骨骼生長的因子活躍,便因而刺激骨骼生長。此外,運動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也都能有效提高骨質密度。
 Q7、骨質疏鬆的患者要如何運動呢?
 雖然運動對骨質疏鬆的病患很好,但可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幫助骨骼生長。真正有效的運動是所謂的「負重運動」,即運動時骨骼必須承受身體或其他額外的重量,例如走路、慢跑、以及大部份的球類運動。
 游泳雖然是一項普遍且受歡迎的運動,但由於游泳時,身體的重量大多由水的浮力承擔,所以並不是對骨質疏鬆症有明顯幫助的「負重運動」。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期間,一位從高雄上來的朋友來我家走春,泡了一壺茶,因為我的書快出版了,大部份時間就我一個人在口沫橫飛、自吹自擂,說是這本氣功書出版之後,勢必轟動武林,驚動萬教。他聽著聽著,起先雖盡量保持風度以免露出不屑的表情,但最後還是忍不住凸槽:「聽你說得天花亂墜,別的不說,你有沒有辦法治好我的失眠?」
 我說:「簡單。」我請他坐下來,在他的頭上按摩了一會兒,然後問他:「感覺如何?」只見他一臉驚訝,說:「我的頭怎麼突然變得那麼輕?好像脫掉一頂安全帽一樣。」我說:「你今天晚上可以不必吃安眠藥了。」
「眾人皆醉我獨醒」夠豪氣!但是「眾人皆睡我獨醒」就很難受了,許多人失眠數羊,但是羊已經多得牧場裝不下了,還是睡不著。《丹陽真人語錄》:「守氣妙在乎全精,尤當防於睡眠。」我們的身體白天是「耗氣時間」,睡眠則是「補氣時間」,一個人睡眠品質不佳,甚或常常失眠,對健康的影響很大。
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一是身體沒有鬆弛,二是頭部沒有消磁。因為肌肉緊張會提升皮膚電位,氣功術語叫「聚氣」,許多醫院成立「睡眠補習班」教人克服失眠,醫師常用的方法就是教患者將肌肉繃到最緊再放鬆,其作用是將氣平均分散到全身,不讓它集結在某一部份,並藉由鬆、緊對比所產生的感覺以檢查肌肉是否放鬆。古印度有一種「攤屍法」,也是從腳到頭一寸一寸的放鬆肌肉,以擺脫身體低層能場的束縛以讓靈魂出體。
醫學家雖瞭解肌肉緊張會影響睡眠,但並不知道頭部殘留磁場才是干擾睡眠的最大原因。除了白天六識感官攝取的聲音、影像會殘留腦部之外,經常思考或工作壓力大的人,心電長時間駐守腦部,頭骨、頭皮由於電場殘留也聚了許多氣,讓大腦無法休息,這些殘留磁場的頻率大都是14赫茲以上的β波,會阻隔頻率在7赫茲以下的睡眠腦波的進入,因而導致失眠。其道理就像人體平常會累積許多靜電,成為致病因素,所以偶而要赤腳踩草地,將靜電釋放入地。
失眠往往伴隨頭痛。人的頭骨並不是完全平整的,如果仔細檢查,會發現頭骨上有許多凹陷,凡凹陷之處即容易貯留頭痛的冷、熱因子以及思考過後殘留的磁場,尤其腦後的風池穴及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更是病灶的大本營,必須用按摩的方法能讓這些因子得到釋放,找到痛點,亦即這些因子集中之處,每天施以按摩三、五分鐘,幾天之後頭痛大都可以緩和,失眠也隨之迎刃而解。
現代醫學對失眠尚無根治之道,大都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安眠藥吃多了會造成惡性循環,而且有不良副作用。許多人因失眠而演變成神經衰弱,其主因即是頭部沒有消磁,只要去掉頭部磁場,安眠大都沒問題。下回我再教大家練一套「養生睡功」,「失眠」兩個字永遠就不再出現在你的字典上了。
轉載自
http://chalirose.pixnet.net/blog/post/4148350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氏技術( Yuen's Method )」免費示範會

Doctor Yuen 將在11月12日及17日晚間7點30分,假台大校友會館3樓B室舉辦兩場「袁氏技術( Yuen's Method )」的免費示範會。
他將向觀眾示範他如何在1分鐘以內找出觀眾壓力和痛苦的真正根源,並且即刻消除疼痛,解決問題。無需藉由運動,無需藥草,無需工具,無需身體接觸,也無關信仰。
Doctor Yuen是一位整脊醫師,他從道家的修習,武術及整脊醫學中創立了「袁氏技術( Yuen's Method )」,過去20年來,他用「袁氏技術( Yuen's Method )」幫助了超過30萬名有健康或心靈問題的人。

Doctor Yuen曾在史丹佛大學的一群博士前展示他即時消除疼痛的技術,其效果是立即可見,可重複,且無可被挑剔質疑。

「袁氏技術( Yuen's Method )」是當今人們解決自身問題的最佳技術,能在短短的數分鐘甚至幾秒之內,解決包括健康、人際關係、財務、工作、生涯規劃、家庭、老化等等,任何人切身而且關心的問題。

以往傳統使用的解決方法,如果無立竿見影的即時效果,應予以揚棄。「袁氏技術(Yuen's Method)」絕不同於各種略加修改的舊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創新,保證有效的方法。
李小龍曾以教授武術改變世界。如今Doctor Yuen正以他掌握生活的藝術在改變世界,幫助人們解決身心問題----此藝術遠勝於武術。
屆時,歡迎有興趣學習「袁氏技術(Yuen's Method)」來處理自身問題的朋友們,帶著身體的酸痛,甚至痼疾,或心靈的創傷禁錮前來,挑戰Doctor Yuen。看Doctor Yuen如何在一分鐘以內,除去您的疼痛,解決您的問題。

保證讓您瞠目結舌!

Doctor Yuen(Yuen Kam袁金)簡歷

曾任航太工程師,整脊醫師,現為功夫大師。

「功夫」電視影集顧問。
環保人士,講座主領者,教導並幫助超過三十萬來自全世界有健康或心靈問題的人。

著作包括: 「即時消除疼痛 (Instant Elimination of Pain)」,「即時痊癒 (Instant Healing )」,「即時回春 (Instant Rejuvanization)」等書。

曾向Doctor Yuen 諮詢的名人包括:
Coretta Scott King(馬丁路德金恩夫人),Dave Roberts(洛杉磯道奇籃球隊), Muray Will (洛杉磯道奇籃球隊),Joseph Heller(Hellerwork Structural Integration的創始人),Jack Kanfield(心靈雞湯編者,作家,演講家),Dan Millman(「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電影原作者,作家,前世界trampoline冠軍 ),Dr. Michael Beckwith (Agape International Spiritual創始人)。

演藝界名人包括:
史蒂芬席格,大衛卡拉定,鮑伯狄倫,摩根費釵,麥可傑克森,辛巴達,勞勃狄尼諾,羅禮士,史提夫汪達,席爾等





Doctor Yuen網站:

http://www.YMSeminars.com

袁氏技術(Yuen's Method)免費示範會

時間:

第一場: 11月12日(週四) 晚間 7:30 至9:00。

第二場: 11月17日 (週二)晚間 7:30 至9:00。

地點:

台大校友會館3樓B室

(地圖: http://www.ntuac.org.tw/location.htm)



歡迎蒞臨參加!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說中的保骨靈藥「維骨力」有沒有效? 坊間眾說紛紜,《康健》替你釐清, 看看專科醫師及國外研究結果怎麼說。

康健雜誌76期 2005/3/1
文.梁煙純 攝影.邱瑞金

國人到美國旅遊,總不忘帶些售價比台灣便宜許多的維他命及營養食品,而號稱可以「保骨本」的維骨力,更是孝敬銀髮長輩的熱門伴手禮。

由於維骨力在美國到處買得到,同類型的產品非常多,於是有些在美國居住多年的國人,乾脆兼差做起平行輸入的生意。

葡萄糖胺=維骨力?
「維骨力」(Viartril-s)是義大利Rotta藥廠的專利名稱,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胺硫酸鹽(glucosamine sulfate),適用於退化性膝關節炎。

由於名氣太大了,所以一般民眾把所有葡萄糖胺(glucosamine)為主要成分的產品,都叫做「維骨力」。

葡萄糖胺因為製造方法不同,而有葡萄糖胺硫酸鹽、葡萄糖胺鹽酸鹽(glucosamine HCl)、及單純葡萄糖胺(glucosamine free base)的區別。

狹義的維骨力單指以葡萄糖胺硫酸鹽為主成分的產品,目前在國內列為處方用藥,2003年健保局支付此類藥品的費用約2億3千萬元。

其他二種型態的葡萄糖胺在一般藥妝店就可以買到,被視為營養食品,例如:阿鈣、速療骨、骨力等。

因為考量維骨力相關產品的安全性高,療效爭議大,衛生署在2004年2月公告「葡萄糖胺類產品管理類別草案」指出,相關產品「如不宣稱療 效,得不以藥品列管」(列為食品),而目前列為處方用藥的產品,若未能提出療效的證明,將變更為指示用藥,而且適應症只限於退化性關節炎。

人體葡萄糖胺可修護軟骨
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50歲以上為20~30%、70歲以上為70%,而且女性的發生率遠高於男性。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因是由於軟骨結構的磨損,表面變得粗糙、厚度變薄,使得關節兩端與骨下的負擔加重、關節間距變窄,進而骨刺形成,造成關節變形、活動及負重疼痛、行動不便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得實行手術治療(例如:置換人工關節)。

葡萄糖胺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物質,存在於軟骨與其他結締組織中。它可以刺激軟骨細胞生產膠原蛋白(collagen)及蛋白多醣(proteoglycan),修護受損的軟骨組織,使軟骨吸收足夠的潤滑液,維持骨關節的健康。

但是隨著人體的老化,葡萄糖胺的合成速度逐漸趕不上分解的速度,影響關節內細胞的新陳代謝,使得關節出現僵硬、發炎及疼痛難耐的症狀。

希望藉由外來葡萄糖胺的攝取,補充軟骨所需之不足。但是,人工合成的葡萄糖胺,是否會被人體所吸收而發揮效果?

國外研究證明有效,國內實例有些無效
過去一些臨床觀察的研究結果,敘述了維骨力對於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有某些程度的療效。

比利時一項為期三年的大規模研究結果,發表在2001年的《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證實了每日服用1500毫克的維骨力,不僅有助於緩解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而且可以幫助修護軟骨組織,延緩膝關節間距變窄。

同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另一篇文章,刊登在2004年的《更年期》(Menopause)期刊,結果指出長期服用維骨力不僅可以延緩膝關節間距變窄,甚至可能加寬(平均0.003mm)。

2004年10月美國風濕學院(ACR)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也表示,持續服用葡萄糖胺硫酸鹽,可以緩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疼痛症狀,也可以改善骨關節的結構,預防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比率達73%。

此外還有一些國際知名的期刊,例如《內科醫學》(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也曾發表過肯定維骨力療效的文章。

但是,《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文獻探討卻提醒,大部份的相關研究都有濃厚的藥商色彩,對於療效也有誇大的描述,目前仍缺乏獨立且設計完善的研究。

例如發表於《刺胳針》期刊的比利時研究,也是由義大利Rotta藥廠的研究人員協助研究設計及資料分析。

而在國內臨床的觀察發現,維骨力的療效很不確定,「有些人很有效,有些人就是沒效,」西園醫院骨科主任張守安表示,也許是個人腸胃道吸收的 程度不同、心理作用(國外的研究發現,只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也是有些人有效)、沒有持續服藥、或是健保給付的每日劑量750毫克太低(有研究建議,每人 每日劑量mg應為體重kg的20倍)所造成的差異。

台大藥劑部主任陳燕惠認為,藥品應該是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來證明療效、劑量及適應症,在沒有明確的證明之前,不宜誇大療效。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也贊成將維骨力改為指示用藥或食品,讓覺得有效的民眾自行購買,不要佔用健保資源。

不是骨科萬靈丹,不要多花冤枉錢
游阿姨曾經託我打聽哪裡可以買維骨力,想幫正在發育的女兒「補骨」,讓她長高一點。

因為膝蓋經常疼痛,26歲的宣妙也請朋友從美國帶回來一罐維骨力,「想到的時候就吃」。

維骨力有這麼萬能嗎?張守安表示維骨力並不適用於所有的關節疾病,想要利用它來長高、存骨本、治療骨質疏鬆……,「也許會有心理作用。」

事實上維骨力只對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有效果,而且國外的研究幾乎都是針對膝關節炎的患者。

另外,維骨力並沒有辦法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只能在發病後緩解病情的程度。

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主要發病在老年人,除非是經常使用關節的運動員、搬重物的工人、登山者、或關節曾經受過傷,否則「大部份年輕人的膝蓋疼痛,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就可以解決,」具有運動醫學專長的張守安表示。

張守安並建議民眾在吃維骨力之前,應該先照X光檢查,經過醫師診斷確定是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才考慮服用,「如果吃了三個月沒有效,就不要浪費錢了。」

如果吃了有效,也要定期回門診追蹤,因為在沒有明確的療效、劑量及療程之前,維骨力只是輔助治療的角色,並沒有治癒的功效。

長期吃,安全嗎?
許多國外的研究結果都顯示,長期(目前最長的研究是3年)服用維骨力對人體是安全的,雖然也有腸胃道不適、末梢水腫、心跳變快、頭痛或失眠等副作用的報告,但症狀並不嚴重。

謝霖芬並不反對民眾吃維骨力,因為「就像健康食品,對病患無害,又好像有效,」所以當病患主動要求開立維骨力時,只要符合健保給付標準,謝霖芬原則上會答應。

張守安也認為維骨力就像維他命一樣,「除非特殊疾病的患者,一般人每天1500毫克以下是安全的」。

但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及腎臟病患者,必須諮詢過醫師或藥師才可使用,「因為有些維骨力的成分中含有鈉鹽或鉀鹽,對心臟或腎臟不好,應該避開,」張守安提醒。

另外,懷孕期的婦女不要吃,因為維骨力尚未進行致畸胎的臨床測試,對於胎兒的影響仍然不明。

至於維骨力對糖尿病患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證明,刊登在2003年《內科醫學》期刊的一篇文章,針對33位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所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補充葡萄糖胺並不會造成血糖過高的情況。

雖然維骨力的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大部份醫師都不反對民眾服用,但是,維骨力並不適用於所有關節疼痛的疾病,也不是對所有的退化性關節炎都有效。

謝霖芬提醒,關節不明原因疼痛一個星期以上,應該就醫找出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的時機。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法矯治醫學(manual medicine), 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治療理論與模式.

無論是中醫的推拿, 美式整脊(chiropractic), 美式整骨(osteopathy), 甚至是民間整骨師(bone setter),從實証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角度來看, 手法醫學在下列幾項病症上, 有其獨特的療效與角色:

(1) 急性腰椎間軟骨突出所引起的疼痛, 包括下背痛與坐骨神經痛 (2) (3)...(此部分待續)


手法醫學的執行, 扼要的來說, 包括以下兩個軸心思想: (1) 理位 (spatial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2) 導力 (kinematic reconstruction)

就像所有的醫療模式一樣, 手法醫學也有他的適應症(indication), 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 療效限度(therapeutic limitations), 以及併發症(complications).

在接受手法矯治時, 是不是非要聽到"喀啦"一聲?

"喀啦"一聲, 似乎是手法矯治者最令一般人敬畏的專業. 但以目前發表過的實証醫學文獻, 結果似乎令人稍微失望. 不管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或薦髂關節疾患, "喀啦"一聲與否均與治療效果好壞無關. 但反過來看, 此等聲響的根本來源, 其實目前在醫界仍未有定論, 一說是軟骨摩擦的聲音; 另一說是關節內CO2企劃的聲音. 但無論如何, 這些聲音的來源, 在邏輯上與患者的疼痛原因, 好像也想不到直接的關連性(CO2 vs pain?), 所以無論是治療者或被治療者, 可能在是否聽到"喀啦"一聲上, 可以把心放寬一些吧!



參考醫學文獻

1. 脊椎手法矯治在急性椎間軟骨突出所引起的疼痛有幫助.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ack pain and sciatica with disc protru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active and simulated spinal manipulations. Spine J. 2006 Mar-Apr;6(2):131-7.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pubmed&cmd=Retrieve&dopt=AbstractPlus&list_uids=16517383&itool=iconabstr&query_hl=9&itool=pubmed_docsum

2. 脊椎手法矯治在非外傷性頸椎疼痛治療的機轉, 可能與本體感覺有關, 進而影響神經反射迴路, 達到臨床療效. Improvement after chiropractic care in cervicocephalic kinesthetic sensibility and subjective pain intensity in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chronic neck pain.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06 Feb;29(2):100-6.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pubmed&cmd=Retrieve&dopt=AbstractPlus&list_uids=16461168&itool=iconabstr&query_hl=9&itool=pubmed_docsum

3. 非神經根性下背痛病患做脊椎矯治時, "喀啦"一聲與否與治療效果好壞無關. The audible pop from high-velocity thrust manipulation and outcome in individuals with low back pain.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06 Jan;29(1):40-5.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pubmed&cmd=Retrieve&dopt=AbstractPlus&list_uids=16396728&itool=iconabstr&query_hl=9&itool=pubmed_docsum

4. 作SIJ手法治療時, "喀啦"一聲與否與治療效果好壞無關. The audible pop is not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spinal high-velocity thrust manipul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low back pain.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3 Jul;84(7):1057-60.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itool=abstractplus&db=pubmed&cmd=Retrieve&dopt=abstractplus&list_uids=12881834
截自疼痛書房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panjenli/article?mid=69&prev=886&l=f&fid=82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1967年,一開始AMCT是以徒手來做矯正的動作,因為這樣太耗術者力氣,後來才發展矯正儀器的使用。因為在矯正時肌肉的反應是經過神經傳導所產生出來的,這個時候也可從關節的動作觀察到,並且可由這個反應來觀察到長短腳的變化。
矯正的儀器不斷的在進步,在力道控制方面上也有所改進,在速度方面也比較快,施力方向也比較準確,因為矯正器具不斷的在更新。
1976年第一代矯正器誕生,1994年開始使用第二代矯正器,1985年獲得美國衛生署資金的補助,開始研究矯正器作用在軀體所產生的共振情況。同時也開始研究矯正器作用在軀體之後對於骨頭的活動狀況,研究結果骨頭的最長移範圍離可達1.3mm(毫米),再做第二次的測試結果還是一樣,這是在狗的身上作的實驗。

現在要了解的是矯正器作用在人的身上與狗是不是一樣,結果在人體的實驗裡,骨頭所移動的範圍比狗還大,可達到0.3~1.6 mm(毫米)。進一步也開始做骨頭模型的測試,經測試;當矯正儀器作用在一椎骨時旁邊的椎骨也會跟著移動,因為椎骨骨頭是相連在一起
用活化器矯正雖然接觸面積非常小,只要你矯正位置對,他的力道就能整個穿透到你要矯正的椎骨(活化器矯正作用地時間很短,對於放鬆肌肉的作用並不大,因其力量是直接作用在骨頭)。
活化器的主要特色是速度,若速度太慢的話身體的抵抗力會較大,經研究若以快速度的力量來作用,當身體肌肉還來不及產生底抗反應時就已發生作用而達到效果。因此我們的矯正功效速度是主要的因素,而整個作用的完成,在0.3毫秒的瞬間就已將力量傳遞到了,骨頭就在這很短的時間完成矯正,這就速度快、時間短讓肌肉來不及反應的作用原理。
因為在脊椎小面關節裡面有一機械感受器,而活化器力量的作用所產生的共振頻率如果夠,這機械感受器所受的作用會非常大,因而才能達到矯正脊椎的效果,我們可以確認AMCT對於神經骨骼系統的疾病效果是肯定的.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書是一本萬能的護照,帶領你進入最奇妙的身體王國,展開一場探索之旅。作者瑪加.奈思特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熱愛身體工作的響導,協助你了解各種肢體療法對身體的助益,並且進一步地,讓你的生命品質變得更好。
喚醒沈睡的身體細胞 人類原本是身心合一的,看孩子的一舉一動就能明白,他們想爬就爬,想翻就翻,腦筋所想與行為一致,何等地海闊天空。無奈成長後開始受到訓練,父母師長常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碰,要立正站好、要有規矩,導致身逐漸與心疏離。  
人們身心疏離的原因不只一端,長期以來,由於社會所遵奉的價值觀就是心靈重於身體,大腦控制一切,只有等到生命危急、身體有了病痛,我們才會發覺身體的重要性。
本書正是最佳的檢視工具,它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許多流傳已久或效果宏大的肢體療法,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療法及治療師。  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萬能的護照,帶領著你進入最奇妙的身體王國,展開一場探索之旅。
作者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熱愛身體工作的響導,協助各位了解各種肢體療法對身體的助益,並且進一步地,讓你的生命品質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 

作者:瑪加.奈思特,生於歐洲,成長於紐約。她是一位領有證照的按摩治療師,曾接受過多種肢體療法專業訓練,從二十幾年前便開始投入另類醫學健康領域之中。  身為〈自然健康雜誌〉和〈按摩治療期刊〉的特約編輯,她採訪過許多傑出人士,也負責報導最新的發展趨勢,經常撰文刊登在各種出版品上,包括〈華盛頓郵報〉、〈仕女居家雜誌〉以及〈女性保健〉等。

譯者:邱溫,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地安那大學語文學碩士。專職翻譯已十餘年。


目錄

第一章.肢體療法的好處 第二章.身體疏離症 第三章.揭開身體小宇宙的奧妙 第四章.身體工作的品質 第五章.選擇最適合你的肢體療法 第六章.肢體療法的心理層面 第七章.如何善用本書資料 第八章.西方按摩及當代療法 第九章.結構取向的肢體療法 第十章.功能取向的肢體療法 附錄.如何應付不當的性接觸索引 肢體療法及其創始者
ap_20070418090146271.jpg

realman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